大年初七,一天6台角膜移植手术成功实施背后的捐献与坚守
大年初七(2月4日),是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病专科主任康黔教授春节大假后的第一个手术日。当天,他成功实施6台角膜移植手术,而6台手术成功实施的背后,既有医者仁心的护佑,也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坚守,还有角膜捐献者的大爱,才得以让6名饱受角膜病困扰的患者重获光明。
康黔主任手术中
2月4日,春节假期还未结束,爱迪眼科手术室里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角膜移植手术专家康黔主任和他的团队早早来到医院,为当天的手术做准备。在准备接受手术的6位患者中,有的因角膜病变多年,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有的因意外导致角膜受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其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76岁。
年龄最小的阿龙(化名)来自西藏,患双眼圆锥角膜,视力逐渐下降至仅见眼前手动。这个春节,是他第一次在医院过的春节。陪伴他的父母说,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角膜供体,等来复明的机会,倍感这个春节很温暖、很吉祥。
康黔主任手术中
角膜移植手术是一项精细且复杂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康黔主任以其4000余例角移手术的成功经验,早已闻名业界,这些患者都是奔着他精湛的手术而来。当天,他从早晨8时许走进手术室,直至当晚6时才做完最后一台手术。
支撑这6台手术的珍贵角膜供体,来自一群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他们来自成都、乐山等地,虽有不同的职业和背景,但他们却都做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献自己的角膜,为他人点亮希望之光。
周老先生(化名)曾是一位普通工人,因自认为“没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所以生前决定,去世后捐献遗体和角膜,做最后的贡献……38岁的谢先生(化名)因病一直未能工作,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与家属商议,决定捐献出角膜帮助他人获得光明……崇州一位阿姨,因一场意外离世,她的家属一致选择:将她的眼角膜捐献……
这些角膜捐献者的善举,不仅为患者带来光明,也让这个春节充满温暖与感动!
在这场光明接力赛中,有一群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的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只为能够第一时间采集捐献者的角膜,为等待移植的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协调员:黄玉蓉、江红玉
爱迪眼库工作人员黄玉蓉、江红玉、杨微翔等就是其中成员。春节期间,他们一旦接到红十字会通知,就会立刻出发。虽然路上很辛苦,但想到这些角膜能够帮助患者重获光明,他们说,再辛苦也值得。
而角膜移植手术专家康黔主任表示,在开年第一天成功实施6台角移手术,不仅让患者重获光明,更是捐献者爱与温暖的传递。在新的一年里,爱迪眼科将继续秉持传递光明的使命,为更多角膜病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他呼吁更多人关注角膜捐献事业,让爱与光明在更多人的眼中延续。
已无更多数据
再燃期待!乌尔善导演影院复工当日讲述《封神三部曲》最大看点
电影院终于官宣要开业了!昨天,国家电影局发布消息:7月20日开始,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恢复开放。在家看电影和在电影院看完全没法比,坐在电影院享受着比电脑屏幕大不知道几倍 [详细]
“食”光盛宴:《团圆年·家乡味——中国人的年夜饭》燃爆蛇年新春
2025 年新春,在第一个 世界非遗版 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总台文艺节目中心、 卫传公司 与中国烹饪协会联合摄制、茅台1935独家冠名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特别节目《团圆年・家乡味 中 [详细]
青春作伴好还乡,乡村振兴添活力——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送人才下乡
10月21日,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四十余名师生走进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七房艺术村,开启送人才下乡进村、以设计赋能乡村建设之路。学院党委副书记彭海燕介绍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详细]
施伟斌董事长呼吁创新,“公路医生”修路更要修心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行道,富裕起来的国人把大量的热钱投入到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股市当中的同时,传统实业的增速却逐步放缓。 面对复杂形势,肩负历史重任 [详细]